为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内容相融合,10月30日下午,研究生院举办主题为“研究生信息素养提升和数智课程建设”的教学交流活动。施欣副校长出席活动并致辞,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国栋研究员应邀做主题报告,校内3位研究生数智课程建设负责人进行了经验分享,各学院领导、学位点负责人、教师代表近百人出席。
施欣副校长在致辞中对张国栋院长来校传经送宝表示欢迎和感谢。他强调,研究生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社会发展对研究生信息素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高校研究生培养须落实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并特别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技术和运作模式带来的变化。
张国栋院长做题为《AI赋能研究生教育的思考》的报告,从AI赋能教育教学计划、研究生课程改革、AI赋能研究生教育三个方面展开。他简要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AI+教育教学”行动方案(2024~2026),从知识融合层面和技术融合层面开展建设。在研究生课程改革方面,提供了课程体系重塑、数智赋能教学、学科交叉课程、能力模块课程、课程质量提升5个方面建设思路。关于AI赋能研究生教育,强调重点培养研究生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数智技能,提升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分类促进研究生课程建设,力争做到AI通识课程与学科AI课程双覆盖;加强研究生科研过程与AI的融合,启发或重塑导师指导行为。
在经验分享环节,物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胡志华老师、商船学院刘轶华老师、信息工程学院焦佳佳老师分别介绍了各自所负责的研究生数智课程建设经验和成果。学校第一批研究生数智课程有10门,建设近两年来均取得了不错的建设效果。研究生院特意选取的这3门课,课程本身各有特点,负责老师的建设思路和成果也各有千秋。
胡志华老师带来的《机器学习》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结合整个课程体系、整个培养过程,高屋建瓴设计课程建设思路,全面梳理了相关课程和知识点,逐步落实,得出本课程每个章节应落实哪些具体的信息能力素养(如聚类、回归、自然语言处理等),并用编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得到训练。
刘轶华老师建设的课程是《水上交通流理论》,他带领学生从工程实践中提炼模型、完善理论,又用理论来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研究生基于数学推导、物理建模解决水上交通问题的能力。数智课程建设离不开科研的积累,刘老师的课程充分体现了科研反哺教学。
焦佳佳老师从AI赋能教学内容升级、AI赋能教学手段创新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相较于前两门课,焦老师的课程更加侧重于教学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师生互动的频度和深度,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焦老师也充分体验到教学互动给自己带来的获得感。
本次教学交流活动为我校研究生信息素养提升和数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未来,研究生院将继续举办类似的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
图 1 施欣副校长致辞
图 2 张国栋院长做主题报告
图 3 胡志华老师分享课程建设经验
图 4 刘轶华老师分享课程建设经验
图 5 焦佳佳老师分享课程建设经验
图 6 交流活动现场